
在那些战争岁月里,席力曾经为刘仁当过一段时间的秘书。刘仁看到这年轻小伙子年纪轻轻,但非常积极向上,脑子灵活,于是他决定培养他,把他送去大学深造。后来,席力进入了炮兵学校,这一去可不得了,他的才能渐渐展现了出来。特别是他成功破解了苏军留下的导弹火力射表的坐标,这一成绩让向守志将军对他十分赞赏,席力的名字也因此更加响亮。
1942年夏天,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地区对老百姓实行了严酷的“三光政策”,烧杀抢掠,暴行不断。当时,席力正在晋察冀边区的第八中学就读。然而,学校在日本的“大扫荡”中被摧毁,他找不到学校后只得回到老家礼灿村,加入了抗日政府办的小学,成了教师。
两年后,席力参军了,加入了晋中七分区三十六区队,担任文化教员。在那里,他教数学,也参加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,比如摧毁敌人的岗楼、炸掉敌人的碉堡等任务。
那年秋天,中央决定开展城市工作,成立了晋察冀北方分局,由彭真担任书记。席力和一批年轻学员经过短期培训后,被调到北方局的城市工作部,直属部长刘仁领导,准备随时派遣到北平开展工作。
展开剩余77%席力在见到刘仁之前,早已听说过他的事迹。刘仁从小跟着舅舅赵世炎投身革命,赵世炎可是共产党的元老。刘仁曾被国民党囚禁13年,是北平地下党的秘密首长。席力在培训中了解到刘仁的英雄事迹,大家都说刘仁脾气火爆,常训人,因此席力对他心生畏惧。然而,当两人第一次见面时,席力却发现刘仁非常亲切。
刘仁问他:“你就是席力吧?听说你还是个有点学问的知识分子。”席力答道:“我读书不多,只在根据地读了三年初中。”刘仁感慨道:“让你做粮草官,确实有些委屈你了。听说你很喜欢读书,等战争结束了,我送你去上大学。”
平日里,席力只要有空闲时间,就会看书。刘仁看他爱读书,便找他谈话,说:“我这里已经有生活副官了,现在派你去北平开一家新华书店,你就当我们的公开红色经理,配合新华日报与叶剑英同志的工作。”
席力刚准备去担任新职,然而,突然发生了变故。新华日报的发行处被国民党查封,他当书店经理的计划也随之泡汤。正好,这时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搬到了张家口,并改名为张家口工业学校。刘仁一直惦记着送席力上大学的愿望,便把他送进了这所学校,年仅19岁的席力开始了新的求学之路。
半年时间里,席力不仅学完了平面三角、解析几何、三角函数、化学、物理等课程,成绩斐然。
解放战争时期,席力被派往晋察冀第一个炮兵团,担任数学教员。新中国成立后,席力进入了北京炮校,成为数学教学的主任教员。1954年,席力刚从沈阳高级炮校进修回来,就晋升为射击系副主任。
这时,他接到一个新任务——带领一个营的官兵,跟随引进到中国的苏军炮兵仪器营,学习先进的炮兵射击测量技术,包括声测、光测以及气象、大地测量等。三个月后,他就成为了北京炮校炮兵仪器侦察系的主任。从此,所有引进到中国的苏军炮兵装备,都少不了席力的参与。
不久后,席力被调到宣化炮兵学院。学院的政委刘春少将找他谈话,悄悄传达了炮兵的命令,让他去长辛店炮兵教导大队担任诸元准备科长,和苏军导弹营的季米特连科大尉一同研究导弹火力射表。
这时,季米特连科大尉给席力展示了一个极为神秘的射击诸元领域,但越学越让席力感到困惑。季米特连科给他列出了七八十个复杂的数学公式,但始终没有解释这些公式的原理,特别是如何获取敌方的坐标以及发射后如何确定落点,完全没有交代。席力多次询问,却被对方无情地冷嘲热讽:“少校同志,你就按军委给的坐标算,其他的事情你不需要知道。”
为了解开这些谜团,席力不惜花费心力。他主动邀请季米特连科喝酒,甚至想着借着酒醉让对方说出点实话,然而,季米特连科酒量惊人,席力并未如愿。
席力没有放弃,他带着年轻的教官们,四处求教,最终通过国家科研力量和团队的努力,成功破解了苏军留下的射表坐标的秘密。为了填补这个技术空白,席力几乎废寝忘食,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。
他性格直率,平时衣衫不整,有时在正式场合甚至穿着满是油污的衣服,甚至在向守志将军汇报工作时打瞌睡,令将军面子上有些难堪。然而,向守志将军对他十分宽容,始终看重他的才能和努力。
在那个艰难的时代,席力遇到了向守志将军这样的贵人。当其他人打算将席力引入西安时,向守志将军不顾自身的危险,站出来力保席力。席力深受感动,他认为,能够在最困难时遇到像向守志将军这样的人,是他一生的幸运,而这也是中国有知识的军人的幸运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乐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